相关热词搜索: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篇一 《论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 育的基石。”可见,人格是师魅的灵魂。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 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 影响有以下三点:首先,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价值。其次,对学生道德升华的 示范价值。再次,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价值。【关键词】教师道德品格;学生道德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14-2 自古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品格在言传身教中感染着学 生。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器皿一样,只有一定的用途。”他的意思是,君子所 以为君子,并非只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道德力量的无所不在,是完美人格的 健全和丰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对学习知识所采取的态度。
《论语》中,孔子经常评论他的学生,但孔子所肯定和赞扬的,不是他们的博学 和心智聪明,更多是学生的德和仁,即人格的修养。我国当今教育教学中最令人 不安也不能十分令人满意的教育正是道德教育的问题。
一、当前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注重道德教育的传统,但是,当今在学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 令人不安的也许正是道德教育。众多复杂的因素形成了当今不能令人满意的道德 教育现状。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这 种模式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 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 养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各种道德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矛头之 所向。分析这种道德教育模式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这种道德教育模式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对学生所施加的各种 外部影响,也就是各种既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观念。对于它们,受教育 者只能是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的反应。似乎它们才是在学生思想品德中起 作用的因素,受教育者只能处于接受者被塑造者的客体地位,他们只能被动的接 受“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听从教育模式中主体地位的安排,并不是 内心有需要的、有目的地接受主体的道德教育,单一的接受主体的教育方式,并 不存在尊重与平等的交流和学习。
其次,向学生所灌输的规范、概念又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质内涵, 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到的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 无法穿透于人的心灵。道德的培养离开了对心灵的培养,所能形成的品质也只会 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为此学生或是机械、盲目地服从,或是在无外在制约、 管束下的放纵、盲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他们的道德也只能始终处于一种被机 械管制的水平上。这种教育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与学生发展的自身需 求,发展和规律出发。只有把这种教育转变为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才能把理论变成实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第三,把德育的“理解”过程等同于智育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没有将 把握人性与把握物性这两种不同的过程加以区别,为此贯穿于德育过程同样是知 识、形成概念、记忆、反复练习等的那一套。德育只能是人理解人的教育,而这 种理解必须通过人与人交往而实现。最后,它还要经由人的自我意识的建构才得 以凝聚形成个体的德性。
德育教育是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单一存在的。主体传播 着德育思想,客体消化吸收,变成自身的道德品格的一部分,才能在生活学习中 学以致用,不断汲取养分,用自身的意识改变影响主体。
德育是一点一点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不是集中教育就能马上看到效 果。德育工作是全社会,全民族,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其中的一 项长期工作,不是今天喊口号,“加强德育工作教育”,努力了几天就不抓了,不 管了。做好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德育资源 那就是教师的道德品格力量。德育的目的和关键是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在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 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道德品格是德育的一切,只有道德品格才能影响道德 品格的发展和形成。二、教师道德品格的内涵 将教师的道德品质放到这个职业的框架下界定,应是由先天特征与后 天经验共同作用形成的。具体而论,完美的教师道德品格有着下列基本构成:
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高尚的理想精神是道德品格构成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内核,这种为社会文明进步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的人格魅力 显得饱满坚实、充满生命光彩。三尺讲坛正是体现其价值的舞台,这种充实和满 足的幸福感驱使其去追求更加深刻、持久、热烈的心力和体力的付出,如是教师 的职业道德就会因理想而熠熠生辉,因敬业而节节拔高。
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立场。“师爱”的本质在于呵护学生生命健康、关 注其身心成长,满足其求知过程中的情感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坚信的那 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情感力量,能牢固确立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形象。当代教师不但要关注校园内学生的学 习生活,还要把目光扩展到校外,关注到其成长的每个细节;包括关注学生的个 性和才能,以平等和民主的亲和态度去接受学生对己的质疑。
教师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格。“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应当具备超 越世俗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要抵御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即使在艰辛的劳动 代价与菲薄的报偿这两者失衡的情形下,依然能坚守人生的信念和职业的理想;
她应富于自省的勇气,以清醒审慎的态度来砥砺坚定的道德信念。
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具有优良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现状和未来,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并广泛涉猎各门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 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与此 同时,还要持续不断的自我充电,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 一个老师时,就会处处表现出一种向师性,这也许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吧!乌申 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 灵的阳光。”“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也将成为学生 的楷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 石。”可见,人格是师魅的灵魂。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价值。为人师者应以其人格去感化教育别人, 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 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在学生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个影响源, 因为在学生整个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很长时间里,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里渡过 的,往往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父母,特别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社会里,父 母更难保证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因此,学生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 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在 校园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这里,教师的举手投 足、一言一行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特别是学生们特别关注的、特别尊敬的 和特别拥戴的教师更会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偶像”,成为他们情感成长和成熟的 目标。久而久之,使他们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升华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从而形成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价值。正如孔子所言:“本身行为争当,不发 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若是本身行为不正当,岁命令也没人听从”。曾子是孔子 门下学有所成的弟子。曾子杀猪给儿子吃的故事就说明曾子深知教育者的修养和 品德,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看出为人师者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处事 立身的人格。这是为师者之德,也是为师者之道。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甚至强调,“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他 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各种能力,而是要充实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品德、个人 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 完美的教师道德品格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书本现存的事实知识之外,还可 以使其对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激发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现实物质主义的超越。教师用自身的一 言一行去践行他所宣讲的道德标准和处世标准也更具说服力。教师那种磊落的襟 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道德品格,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 而这种示范价值也才是教育树人的真谛所在。
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价值。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其本质是指主体 在践履道德义务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内在阻碍和外在困难,以实现一 定的道德目的的毅力及坚持精神。它导源个体深刻的道德认识和炽烈的道德情感, 是要把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把内部的倾向变成外部活动。教师自身的意志品格,就是学生明日处世态度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 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 散漫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漫、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教师在诱发学生潜 力、倾心将其培养成才的教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力,必然会拨动教育 对象的心灵之弦,并把这种对意志力的心灵体验内化为自己谋求自主和自动发展 的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出为达成既定奋斗目标 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穿透力。我们佳木斯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张丽莉老师 就是其知识与行动合二为一的典范。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张老师就已经做到了教 书育人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奋勇救下两名学生时又用其行动感动 了我们所有人。
总之,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心灵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具有高尚道 德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生。教师的道德品格素质并不只是 教师个人的修养问题,而且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高尚的道德 品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这颗种子一旦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必将 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