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有关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有关积极财政政策论文范文一: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 应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形 势下,以增发国债为政策突破口,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现增加投资、促进消费、 扩大出口,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宏观 调控领域的一种主动出击。主要目标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二、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一)此次出台的投资拉动举措有向民生方面倾斜的特点。虽然投资拉 动依然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但这次更重视民生,十项措施中至少有五项以上 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与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人群有关。
(二) 首次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税制转型改革列入了扩大内需的举 措之中。此次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 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未来还将在降低工薪 阶层、个体经营者和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收支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补贴范围和 积极推进消费信贷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刺激消费需求。
(三)此次出台的措施将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一方面将促进 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 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等举措,这既有利于拉动当 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此次出台的措施将扩大投 资与拉动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 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这些投资既有利于促进当前消费、拉动经济,也 有利于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借助于财政支出的增加、国债发行的扩大以及税 收政策的调整,同时通过比较宽松的出口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助,不断地对经济 结构进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 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具有着“思路新”、“力度大”、“导向明”以及“工具多”等鲜明特点,当前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减税、 扩大国债发行以及增加政府投资三个方面,所以本文尝试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 析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三、结合金融危机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分析 (一)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在积极财政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措 施就是减税,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由于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 的发展一度面临着困境,对企业实施减税的政策已经成为必然,下面就几个税种 进行剖析。首先,出口退税和经济增长一般是正相关。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我国已经多次借助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以及出口退税范围和项目的扩大等措施, 为企业压力的减轻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其次,一般来说,涵盖了国内增值税、国 内消费税以及营业税的流转税主体税种与经济的增长是呈现出了负相关关系,因 此减少流转税的征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目前我国进行增值税的转型 的相关改革,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促进消费的回暖,促使投资的热潮更加明显, 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再者,企业所得税也与我国经济的增长 是负相关的关系,企业所得税对生产要素起着两种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在这两种效应中,替代效应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所以总体效应就是企业产出的减 少会受到所得税的增加的影响,因此,完善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工作,能够 有效地刺激国内需求,对经济的复苏也有着强而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要想促使积 极财政政策能够获得更大的成效,最切实可行的一点就是在不促使微观主体负担 增加的前提下扩大政府的投资,在这样的状态下扩大国债发行就是最佳的选择。
在近些年的各项改革中,我国的经济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日益增 加促使财政赤字逐渐减少,借助于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经验数据和指标分析来看, 我国国债的负债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能够提供更加宽阔的发债空间。就一 般情况而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势必会让国家财政赤字增加,但目前我国的 财政赤字仍然在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结合我国的国民经济全局,合理的扩 发国债的发行是十分可行的。在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以及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只要国债的发行能够控制在与当年的GDP和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水平上,就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为经济的增长提供莫大的活力源泉,为我国政府投资等作 出了很好的铺垫。
(三)增加政府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政府的相关决策对于 经济发展的走向以及增长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引导下,合理的政府投资,能够借助于乘数效应让我国的经济得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增长, 所以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增加政府投资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仔细一点来 讲,转移支付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投资的两个方面,在转移支付的情况下,社会公 众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增加,对于消费的需求以及投资的需求都有着很强的刺激 作用,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政府支出就是 促使购买力和需求得到直接性的增强,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乃至整个市场经 济的稳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相关数据资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合理 的增加政府投资,能够带动和引导社会投资的增长,但我们应当想到的是,任何 事情都有着“双刃剑”的效应,所以在看到政府投资的增加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 时,要注重对企业的投资做出比较合理的保护措施,从而减少甚至杜绝由于政府 投资所带来的挤出效应等的不良效应,真正的为增加政府投资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保驾护航。
(四)加强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为总量政策,财政 政策的功能更侧重于结构调整,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在各自的调控领域中 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要加强协调配合。应进一步发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要在支出结构上做有效调整,使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与国民 经济关键 行业倾斜,引导 社会资金跟进,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产业结构;货币政策从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多目标转向专注于物价稳定的单一目标,通过 稳定物价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五)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贸易保护主义 抬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是预防金融危机,增强我国 经济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重要途径。第一,作为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 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第二,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的 转型步伐,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三,要抓住机遇加快服务贸易国 际化进程,提高服务贸易的出口量。第四,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加大对亚洲、 非洲、拉美洲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避免对个别国家造成较大依赖。同时,应 主动、渐进、可控地加快汇率市场化步伐,改变国际社会和企业对人民币稳定升 值的预期,降低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巨额外汇储备对人民银行货币投放 的影响,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 环境。
四、结束语 十年前我国政府为了有效的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年后为了有效地规避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又重启了积极财政政 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事实促使我国经济的回暖和增长,我们在看到积极财政政策 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完善与改革,让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 出所有的积极效应,为我国经济迈入更高的台阶提供强大的催化剂。
有关积极财政政策论文范文二:积极财政政策新议 【摘 要 题】改革探索 【 正 文】 1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我国 政府连续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核心内容是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1998年国 债发行额为3891.0亿元,1999年为4015.0亿元,2000年为4180.1亿元,2001年为 5004.05亿元。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抵御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 冲击、抑制我国经济的继续下滑、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起了有效的作用。来自权威 部门的 统计预测资料,国债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8年为1.5%,1999 年为2%,2000年为1.7%,2001年为1%-2%。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 要是人们对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和迅速扩大的国债规模万分忧心。我国财政总赤 字1998年为1681.89亿元,1999年为2425.21亿元,2000年为2598.21亿元,2001年 为2598.10亿元;国债余额1998年为7765.7亿元,1999年为10542.0亿元,2000年为 13674.0亿元,2001年为16672.1亿元。使人不安是,我国经济发展对迅速扩大的 国债规模能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我国民间投资增长缓慢(1998年集体投资增长 8.9%,个体投资增长9.2%,2000年分别为9.2%和9.5%,2001年为4.7%和0.1%), 是否由于政府国债投资存在“挤出效应”所导致继续发行国债会不会使 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增长更加缺乏后劲财政赤字的日益膨胀在日后拉动经济逐步回升的 同时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甚至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退出。
2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 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 济“传导”作用的加强,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根据有关资料,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7年为3.6%, 1998年为2.3%,1999年为0.8%,2000年为0.015%,2001年为—0.7%(亚洲开发银 行的预测资料是—1.8%)。所以,短期内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经济回升的 动力仍是内需的扩大。国内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8年为5.5%,1999 年为6.3%,2000年为8.0%,2001上为8.0%。虽然近几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 下,我国投资增长总体上比较明显,2000年投资增长率为9.3%,2001年为12.9%, 但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减速运行,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01年1-11月 份投资增长16.3%,1-12月份为12.9%,比1-11月份下降3.4%,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不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预 算内投资依存度为34.6%,1999年上升到101.29%;居民消费水平稳步增长,但是 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明显回落,1999-2000年我国消费品 零售价格总额增长11.4%,2000-2001年为10.1%(其中,9、11、12月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0.1%、0.3%和0.3%),居民消费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难度不 小。近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内需一定程度上仍将依赖于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
2.2 增发国债仍有一定余地 从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看,我国远低于多数欧美国家和国际警界线。
1998年我国国债负担率为9.9%,1999年为12.8%,2000年为15.3%,2001年为17.5%;
多数欧美国家为40%-65%;国际警界线为60%。而且,根据国际 经验,当国债负 担率达到一定高度时便趋于回落。以英、美两国为例。英国国债负担率1945年达 到216%,70年代回落到44%,目前维持在50%左右;美国1946年达到122%,70年 代末回落到37%,目前维持在54%。所以,在我国增发国债仍有一定余地,积极 财政政策仍可保持其可持续性。
2.3 国债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政府增加支出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因导致利率上 升所引起的民间投资减少,从而国民收入下降的经济现象。由于连续几年我国政 府在国债支出项目的安排上重点是那些直接回报率低,市场难以调节的基础设施 项目(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农村电网),高新技术及生态环保等, 因而国债投资对民间投资未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今后,继续发行国债,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要注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避开对容易发生“挤出效应”的项 目或部门(即竞争性的行业或产品)进行国债投资,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不但 能够完全避免,而且会有效地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2.4 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 提到财政赤字,人们总是想起通货膨胀。的确,通货膨胀是国债政策 的重要的约束条件,当增发国债已经或即将引发通货膨胀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 施就必须十分慎重。然而,根据 实践经验,只有当政府财政赤字采取了货币化 的融资方式时,央行才会超量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1998年以来,由于我国 政府的财政赤字采取了债务化的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而且只对商行 发行,再加上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变动实际货币供给量,故连续几年来 的国债发行并未诱发通货膨胀(近几年来,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偏少,居民储蓄增 加较多,商行资金偏松,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国通货 紧缩的阴影至今存在。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0.4%,2001年为0.7%(一般 情况下,发达国家把达不到1%的价格水平的上升看作为通货紧缩);市场化程度较 高的零售价格处于下降态势,1999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2000年为—1.5%, 2001年为—0.8%。再考虑到我国货币政府面临的问题,在今后几年继续增发国债,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说不会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2.5 积极配合货币政策,为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和积极财政政策 逐渐退出创造必要条件 国债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 一方面又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着重要的 作用。近几年来,为了使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方面做了不懈 的努力。今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虽然短期内积极财政政策问题不会太大, 但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规模的不断扩大,它的缺陷将会因为 政策时滞、 政治因素、财政赤字等问题而日趋明显。为了预防积极财政政策的 负面影响,当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固地走出低点、民间投资得以启动、消费需 求渐趋正常、外贸出口恢复到一定高度时,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逐渐地退出。近期 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配合货币政策,为货币政策 作用有效发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渐退出创造必要条件,包括合理运用财政资金, 进一步营造能够对货币政策信号作出理性反应的微观基础;利用财政支持政策保 证货币政策及其衍生工具的运用;利用 税收政策调节商行信贷行为和信贷资金 的流向;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为改进金融服务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等等。
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由于种种原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近几年内有必要继续实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任务繁重,其重要功能仍是拉动内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 积极财政政策的长期化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首先,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积极的财政 政策实际上就是西方“需求 管理”在我国的实践。“需求管理”是一种短期行为, 从长期来说,我国经济增长的正本之策并不是“需求管理”而是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因为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并不是真正的供过于求,而是供不应求。要实现我国国 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本在于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社会有效供 给,减少无效供给,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其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是积极财政政策有效作用的重要条件。在我 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使其长期化。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不仅在于扩 大政府支出的直接效应,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支出的扩大拉动民间投资增长的后 续效应。政府国债投资的后续效应越大,积极财政政策乘数作用就越大,积极财 政政策效果就越大。长期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后续效应的大小依赖于合理的经济 结构。所以,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合理化和长期化是积极财政政 策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3.2 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有效作用的条件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998年以来,我国财政增加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农、林、水利和在建 基础设施项目,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固定资产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 教 育,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 活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离退休人员待遇,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遇 到的重要问题是政府支出的后续效应即对民间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究 其原因主要是财政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比如政府把财政资金投入到严重 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项目或部门(如基础工业)中,由于其后向产业链上的产品已 严重供过于求,所以民间投资根本不会参加进来,结果当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后 续效应差、乘数作用小、效果不怎么令人满意。可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之 适应并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至关重要。
今后几年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支出方向仍应该是那些通过 市场机制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项目或部门,如农、林、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含在 建基础设施项目)、科技教育、生态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等,但是一定要避开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建设项目或部门。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是那些后续效应较大 或产业关联较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部门,如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科技教育等。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投资力度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值得提到的是 农民增收问题。目前制约我国总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民增收困难。在我 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农村和农业经 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政府应给予农业尤其是粮食的生 产和市场怎样的财政支持或保护,应该得到人们的极度重视。这不仅是关系到农 业的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合理化和 整个国民经济能否保持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