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投资决策 >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好不好【校... 正文 2019-10-25 07:37:35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好不好【校企融合改革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

    校企融合改革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探索

    校企融合改革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探索校企 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寻求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训的相 互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型、应用型 的高素质软件专业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软件工程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工程型、应用型的专业软件人 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全新考验。软 件工程建设重在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社会 提供适用的专业软件人才。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实践,探讨 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 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从 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 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1], 使学生成为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强调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企业双方的合作融合,引入 实训机制,形成以“3+1”模式为框架、产学一体化为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 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并把在企业培养的1年时间分散在学生大学四年 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2],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 生对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2.目的是形成“工程化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实训―真实项目开 发”的培养过程,建立“课程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引 导学生树立系统、科学的工程项目概念。

    3.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实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软件企业的 要求[3]。

    4.每学年根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在大一至大三期间,请 合作企业选派资深工程师来校开设相关技术讲座,并选择部分专业课程由合作企 业选派师资负责课程实践教学、实训的具体实施,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再集中到合 作企业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3+1”合作 模式,借助企业的平台,按学期逐步推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能不断接触软件行业与企业,使其观念及 早融入社会,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软件行业的认识与理解[4],逐步形成“课程 实践―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实训模式。

    三、实训体系构建 通过高校、企业双方合作融合,将实训引入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 探索校企融合下应用型软件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以JAVA专业实训为例,我们 的实训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 快适应软件企业的要求。在企业项目经理和学院教师的共同带领下,通过实训中 的具体项目,将原来分散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把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贯穿于学 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始终[5],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应用锻炼,进一步了解标准软件 开发过程与规范,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锻炼其团队协作精神。

    1.实训内容和阶段。我们的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校内专业 实训为基础实训,一般以基础性的、业务简单的项目为案例,训练重点放在编码 实现上。第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一般由合作企业从其案 例库中选择其之前实践过的真实项目作为案例,内容涵盖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的整 个生命周期,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强化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框架。两个阶段的实训都贯穿软件项目开 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技术储备、系统设计、编码、测 试、提交、项目评审等阶段,但第一个阶段侧重于技术储备,体验软件项目的开 发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的调试方法和技术[6]。以JAVA实训为例,在技 术储备阶段,第二个阶段侧重于项目的开发流程和各类项目文档,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的编程习惯、了解行业前沿应用状况和项目开发的业务流程和知识,提高学 生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项目的实战训 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技术,熟悉企业级的运行环境和 框架。通过完成案例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和项目评审过程的实践,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规范。

    2.实训目标。我们的实训目标按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要求 学生实现的分段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1)第一个阶段的校内短期实训:
    该阶段属于基础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引入单元测试技术、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和 ISO体系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软件开发对质量的要求和管理方法,提高学员 对自己编写的软件的测试和调试能力,修正和增强学员对软件测试和质量的意识。

    在实训过程中引入新的Web标准、HTML5、CSS3、Canva、SVG等,为学生将来 进入互联网或移动开发领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的技术储备。(2)第 二个阶段的企业工程实践:该阶段为大中型项目实训,在大三第二学期校内短期 的基础实训、学生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Java方向、Android和PHP前端开 发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分组进行项目实训。期间结合加强 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以及如何把个人价 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衔接。以JAVA实训为例,该阶段的实训目标如 表3所示。

    3.预期成效分析。通过校企融合,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应用型软件 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能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 业竞争力;
    二是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企业接触机会,创造就业机会[7],扩大 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是可以为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1)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关统计信息表明:我国软件专业毕业生,无 论是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还是高职软件专业,其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不是很 高;
    另一方面,企业又普遍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两 难”局面[8],纠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与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 对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紧跟市场,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与企业直接顶岗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这方面的不足。(2)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软件工程的 发展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是息息相关的,而目前高校该专业的教育模式仍然 集中于过多过泛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沿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导致学 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失衡[8]。因此,我们通过校企融合,整合优化培养方 案,围绕培养目标,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第二学年开始,每个学年度 请合作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同学们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训,使同学们逐步对大 型软件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体验软件开发的工作氛围,逐渐树 立基本的职业观念,以便到毕业时,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岗位,提升 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3)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开发实践,培养教师的“双 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工程经历和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经验,了解大中型软件项 目设计开发过程,提高教师实际工程研发能力,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 环境,使专业教师得到工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培养模式的开展提前做好师资储备。此外,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软件 工程人才,还可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四、结语 大学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在层次上来说应该是中高级的,他们受过良好的 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但由于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缺少实践的机会, 而且所教授的理论和技术跟不上企业的现实需求,导致传统学历教育模式培养出 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毕业生不能够马 上和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当前高校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存在着 一定程度的脱节,学历教育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而校企融合 模式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为企业培养更 多优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作者:黄茹芬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好不好【校企融合改革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探索】》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