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变革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变革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教育类别的变革 为了能为应用性高等院校输送优质的生源,为了让职业教育实现一条龙的 服务,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技工院校,无论是普教和职教,都可以随时进行调转, 打破禁忌和藩篱,实现华丽的转身,从源头上厘清,自下而上建立通畅的双轨制 教育体制,进行教育类别的变革,就成为不二之选。从中国职业院校的领导体制 来看,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分属两个不同的序列,中职和高职属于教育部门管理, 技工院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培养目标、 学制、专业名称和代码等均有差异,学籍号的编排也迥然不同。技师学院的数量、 规模也较普通高等院校稍逊一筹,这样的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如果技工学校和中 等职业学校的学籍能够统一,如以身份证号码作为学籍唯一的识别代码,允许有 能力的技工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应用技术型本科的统一招生考试,纳入招生计 划,实现学分互认,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殊途同归,不能说不是一项利于当代, 功在千秋的创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差异也很大,可谓泾渭分 明。高考独木桥长期为普通高中所垄断,职业教育一出生就仿佛是个低能儿,成 为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现如今,在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选拔方式面前,普通高中教育不再一枝独 秀,春季高考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面前,呈现出摧枯拉朽的生命力, 为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提供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如何做好普通高中 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普通高中中纳入职业教育的因素,从而打破两种 教学类别之间的藩篱,让那些不适合走学术性路线的学生有机会尽快转型,而不 是一条道走到黑。在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会实施分流,分别进入普通高中、 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进行学习,经验成熟、成功。前两类以升学为基本目标,三 年后升入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型高校;后者则以就业为目标,但学生在两年学 习时间后,可以自己选择是就业还是回普通高中或技术高中继续就读升学。而在 高中毕业时,法国也会有普通会考、技术会考和职业会考来对应三种不同的高中 学业轨道。各会考下面分为许多专业种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国 内开创的综合高中办学形式,在前两年采用普通高中课程,第三年再进行分流, 这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选择会更公平,发展也会更好。国外的成功经 验,可资借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 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管理等环节进行了 全新设计和部署,其中不分文理科、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延迟到高考后、逐渐取消录取批次等变化备受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 决定》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更为繁重的时代使命,就是把原来 的高中和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扩展到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全国高 考改革方案在北京等省市高职招生采用的“高会统招”方案基础上,沿着“学术型”、 “技术型”高考改革思路,再做进一步修改,或许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在招考变革的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握本质,突出 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工 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联手,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教联盟,开 展“订单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合作章程,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校 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引进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发展方向明确,学习内容实用,激发 了学习动力,做到了“适销对路”。
2.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将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内容,环境和 过程有机结合,引进企业加工项目,以企业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让学生直接参 与产品制造和工件加工,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产 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如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 食、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行1带5,即1名 教师带5名学生;
1名企业师傅带5名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周实践活动, 企业派师傅全程指导,通过每学期2―4周不同阶段的工学结合,形成校企共同参 与的机制和模式。
3.顶岗实习模式按照教学需要,学生在校完成教学任务后,到企业带薪顶 岗实习,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工种、 时间、报酬、劳动保险、职业健康保障。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指导, 跟踪管理,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对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内容的修订完善, 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这种模式促进了师生对顶岗实习企业的了解,对岗位的 熟悉,对职业的把握,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4.基地培养模式建立以基地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中心的 课程教学模式――基地教学模式。如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专业教 学中,把企业施工和监理现场作为技术教育基地,利用基地的场地、设备和技术 等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讨论、总结 点评”,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育资源校企共享、互惠互利,提高了学生的 实践水平。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及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可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试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 模式。如“3+2”“3+4”模式的创立,让更多的学生能受益于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生 存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有力结合,学 生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应用性本科高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承接和延续,首先要 从体制和理念上转型。转型不是降格,而是一种新型的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务 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学子架设了中职、 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定后,各职业学校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技能实训教学的需求,着力 探索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教学变革。
1.创新教育环境,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创新教育环境是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 首要内容,职业学校要借助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或示 范性专业建设等不同项目建设之机,实现教学设备购置或实训基地建设的换代升 级,力求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需求,重点建设校内实训车间,确保车 间工位足,改变“教室学理论,企业去实践“的传统模式,将教室搬到车间,建成 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加工生产一体化的实训室。
2.创新教学方式,推进专业课改革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制定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在不同的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开展“项目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教学。根据专业方向和岗位特点做如下改革:一是 确定教学安排。每个专业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模块安排专业教师,确定教学时 间和实训工位。二是联系项目加工。根据教学模块进度,联系企业来料加工,以 加工工件为项目,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教学。三是开展模拟训练。通过 信息化系统模拟加工训练,直到技术熟练。四是投入实物训练。将模拟练习数据 输入工件加工系统模板,开展工件加工实物训练。改变传统的依据理论,被动教 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二是开展“岗位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和烹饪专业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 第一二学期到企业和工作现场岗位观摩,情境体验1个月。根据校内一体化实训 室的学习进度和模块需求,到企业或工地开展实战演练,亲临岗位。第三学期开 始将岗位教学的时间提高到2个月。改变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弊端,提高 岗位的针对性。
3.创新参与方式,推行活动课改革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 兴趣,学校改变活动课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的活动方式,加大专业技能课程内容。
一是组建技能提升班。将“分层次教学法”落实在活动课中,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 生有更好的专业发展,比如在珠宝玉石加工专业开展“店长助理班”课程培训,鼓 励学生扩展专业领域,提升专业能力。二是组织家长参与技能评比。改变传统的 家长会方式,将技能大赛与家长会结合,邀请家长与专家一起参与大赛评比,加 大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力度,共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变革 有了恰当的培养模式,有了契合的教学方式,接下来,顺理成章就可以进 行课程的改革了。遵循“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符合学生基础实际,满足专业能力 需要”的课程改革思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 和构建以模块化和项目化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 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就成为首选。以“课程 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 的校本教材,突出“能力本位”,重视职业素养。通过课程改革,改变学科课程结 构,确保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3:7,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教学和实习 教学时间比例为1:3,将会相对合理,从而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毕业生 均参加所学工种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还有“职业资格证”, 持双证上岗,有备无患。
1.建设“项目化”的公共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在公共专业课程教学中可 实行项目教学法,“以够用为度”,推行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公共基础课选择不同。
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公共基础课和不同的学时。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学 课的课程难度和开课时间要远远高于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二是专业基础课 重难点不同。不同生产项目突出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如根据矿山机械高自动化 特点,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操作及设备维修, 在焊接技术应用中增加了二保焊的基础课程。三是专业实践课教学方式不同。打 破一年级学理论,二年级学操作,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传统课程体系,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实行以加工项目为主线,围绕项目“学理论―模拟操作―工件操 作―学理论”的模块练习。四是专业方向课职业要求不同。在专业方向课上,选 择不同的选修教材,设置不同的选修课分值比例。比如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 对学生的外在礼仪要求高,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就高,而在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对 外在礼仪的要求相对低一些,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随之降低。
2.建设“就业导向”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就业 能力为切入点,让企业和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参照相关的职业资 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 删减、淘汰滞后的知识,增补企业和职业资格考试等需要的内容,调整教学难度, 实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让学生会学、易学、乐学。
3.建设学分制和双证制课程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改革,制定相应的学业成绩 考核办法,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科成绩、选修学分均纳入毕业考核中,由注重 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双 证”制度,加强技能培养与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 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专业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培训的变革 在课程改革完成后,职业院校如何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就提升了工作日程。
目前,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训 活动,无法适应与应用型本科高考选拔方式匹配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技能 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处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迅速行动起 来,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把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增强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 师应用能力纳入到教师培训中去,改革教师和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 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行 为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化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 性和教学设计能力,烘托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师生互动,有趣高效”的课堂,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加快现有教师,特别 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骨干培训,选拔和培 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专业教学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加快专业建 设。鼓励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 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实训能力,有助于高屋建 瓴地对学生开展技能培养。二是让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在企业接受“接地气”的锻炼,近距离地提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技能;
三是 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到校集中进行短期专题培训;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过 硬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到教育教 学一线,当师傅带徒弟,提高实战指导能力。四是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聘方 式,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招聘范围,将有潜力的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吸纳到专业专 任教师队伍中来,纳入财政拨款,切实将一定数额的编制用于专用教师招聘,解 决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解除专业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专业教师进得来,留得 住,用得好。五是安排专业教师到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或春季高考工作做得相对不 错的学校参观学习,汲取经验,弥补差距,来指导和引领学校的技能实训教学, 提高实训实习教学的水平。通过校本培训、外派进修、产学结合、研讨交流等多 种途径培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打 造出一支与教育转型要求相适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 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为了顺应“应用性”和“学术性”本科选拔 人才方式的需要,实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双轨制,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打破固有 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就显得时不我待。职 业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承载过期盼,经历过波折,能否完成嬗变,能否水到 渠成,与普通教育携手走向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侯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