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融资决策 > 物理学 易学与物理学 正文 2019-12-24 07:26:13

    物理学 易学与物理学

    相关热词搜索:

    易学与物理学

    易学与物理学 易学与物理学,本来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由于现代科学内部产生的新自然 观和新科学观,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新观念的发展方向与东方古典哲学基 本一致。其共识是,古典物理学的力学自然观对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是 合适的;
    20世纪关于原子和亚原子领域的探究已经表明,我们的许多基本观念都 应该改变,比如物质、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等。这些基本概念的更新,必将会 导致整个世界观的改变,美国高能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过去数十年间现代物理 学引起的这些变化,好象走向了类似东方的世界观:宇宙的全部现象是一个不可 分离的和谐的整体。不少人把这种现代科学发展趋向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回到中国 古代自然观,称之为“科学重新发现了易学”。《周易》的范畴体系虽说为中国传 统科学提供了宇宙秩序原理、方法论原则和科学观,究竟怎样与现代物理学沟通, 即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一、易学自然观 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实际上是上古巫文化化出的符 号、周初时期占筮验词集锦和战国末年理性诠释的统合。作为《易传》的十篇释 文已经完全脱离卜筮,建立起一套以阴阳为纲阐释变化的理论体系。汉兴,《周 易》作为官学传习和研究的对象,被尊称为“五经”之首;
    汉易已经纳入阴阳五行 学说,隋唐时期易学即以其理性向科学领域渗透;
    进而逐渐形成以符号系统与以 阴阳为纲纪相结合的范畴体系和理论结构。

     易学对宇宙的基本观点是:阴阳相涵相因、流变会通,构成一个合谐互补 的有机整体。

     张立文教授在《王船山易学思想略论》〔1-191〕中指出:船山的本体哲 学,统体会通于和合。所谓和合者,就是“阴阳未分,二气合一,氤氲太和之真 体”。《易传》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作者认定道器是虚实 范畴,虚与实的主要差异在于隐与显。“形而上者是隐也”,隐不是无,而是潜在, 是形而下所以存在的根据。“形而下者是显也”,指有形质的东西,“即形之成乎 物而可见可循者也”。即此可知,显指可见可循的事物和现象,隐指寓于“器”而 起作用的现象背后更本质的东西;
    而隐又不是虚无,“道不虚生,则凡道皆实也”。

    从而推定道乃实存之体,得出道器交与为体、相涵相因、流变会通的两系统结构 论。

    道和器的关系究竟如何?就逻辑上讲,“形上者乃形之所自生”,因为凡器 皆有形,由“形”逻辑上得出对应于“形下”必然存在着“形上”。就二者的主从关系 讲,“当其未形而隐然有不可喻之天则,天以之化”,依此概括二者的关系为:道 是器存在的依据;
    道通过器而表现自己,一切显性的运动变化之因皆源之于道。

    再就孰先孰后的角度讲,是“理不先而气不后”,二者既不存在先后、本末之别, 也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天理、神创的观念。

     张教授立足于人文(兼及自然)阐述问题,认为“王船山道器、气关系, 充分体现和贯彻了《周易》和合人文的精神”,本文专门讨论自然而不涉及人文。

    依据形上学本体哲学,自然界的物理客体应该分两类,即“形之已成乎物”和“未 形”,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形下之“显”和形上之“隐”。

     小结:易学自然观是两系统结构论。从静态角度讲,“万物(包括宇宙自 身)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从动态角度讲,“阴变阳,阳变阴,其变无穷”。

    所谓的易,就是讲阴阳变化之理的学问,即“易以道阴阳”。

     二、两种物理学理论  物理学作为一门学术的名称,是从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文著作延续下来的, 这个希腊词的意思是探讨自然的秩序和原理的“自然学”,亚氏又称其为自然哲学。

    大约到18世纪中叶,由于学科内容的分化,自然史和化学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 18世纪后半叶法国讨论过留下的物理学意味着什么,结果是把物理学分为一般物 理学和特殊物理学。前者指牛顿力学或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导出的以数学 描述质点运动的传统,后者包括声、光、电、磁等广泛领域。通常都把这种划分 说成是数学科学传统和实验物理学的分离。

     1829年,泊松把当时法国物理学的思想倾向归为两类:物理力学和解析力 学。他把前者的特征描述为“它的唯一的原理是把一切还原为分子运动,而这些 分子是把力的效果从一点传到另一点并保持这些力之平衡作用的核心”,即期望 用天体运动的牛顿平方反比定律数学格式,精密地描述宇宙一切现象,称牛顿范 式;
    而后者则强调现象的解析格式,轻视对物理原因进行讨论,称非牛顿范式。

    1840年以后,牛顿范式的地位被非牛顿范式所取代;
    与之同时,拉格朗日原理被 泊松和哈密顿予以发展,使力学成为完全分析的形式,并且以能量取代力的概念 体系。本应该由之意识到“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力学现象,实际上运动总是结合着 热和电磁的变化,它们也规定运动”〔2-9〕,从而结束牛顿的“力学神话”,可惜 的是西方哲学没有能够为物理学提供合适的自然观,以后的物理学就在迷茫中走了许多弯路。对两种范式的本质差异,一般都视为用几何法还是用解析法的数学 问题。

     19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实验物理学的成熟,出现了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 理学之区分;
    物理学的理论又分原理理论和构造理论两类。前者是先使用分析法 在经验中发现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然后给出各种过程必须满足的数 学形式的判据,比如牛顿力学;
    后者又叫“假说—演绎”法,即先确立“想象的原 理”(即“假说”),然后采用反证法通过由原理导出的结论对原理进行证明,给 出的内容与经验所显示的现象吻合得愈多愈一致,特别是能够从假说来预言现象 并得到证实,这种构造理论就愈成功。依据这种分类方法,一般都承认17世纪牛 顿的《原理》和惠更斯的《论光》就分别代表了原理理论和构造理论。对这两种 理论划分的依据主要在于思维方式,即前者采用分析法而后者采用综合法。

     三、两类物理客体  牛顿的《原理》和惠更斯的《论光》,从近代物理学奠基开始,两种截然 不同的理论分别传承为两种体系,即牛顿范式——原理理论,惠更斯范式——构 造理论,其本质差异不在思维方式和数学形式之不同,也不在是采用数学方法还 是实验方法之别,而在于研究的客体分属于根本不同的两类。

     以质量对物体进行计量,并假定质量都集中在一个质点,以相互传递力的 作用描述运动,是牛顿范式的核心观念;
    非牛顿范式研究的光、热、电、磁等现 象,都不能以质量进行计量,最终认识到了这种现象都与“能量”直接相关,并且 以能量取代了力学概念体系。

     而今首当其冲应该明确的是物理学根本就不直觉研究“物质”,正象无法品 尝水果一样,因为二者都是抽象的类概念。物理学只研究质量、能量、电量、时 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种理论的适用范围不同,前者是关于质量系统的理论, 后者则适用于能量系统。以往不适当地把能量说成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如“能即 运动”)〔3-526〕,是产生混乱的肇端。现代物理学已经确认物理客体分两类:
    宇观上有分立的天球和连续辐射,微观上分粒子和场,粒子物理学分费米子和玻 色子,理论物理学称其为物质粒子和相互作用;
    物理学理论也分用质量计量和时 空描述、用能量计量和位形描述两个系统。“我们首先把宇宙的物质内容分成两 个部分:“物质”即诸如夸克、电子和缪介子等粒子,以及“相互作用”诸如引力和 电磁力等等”〔4-38〕。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居然会说出如此不合逻辑的荒唐 话,不难看出“物质”这个误用概念带来的混乱是何等严重。

    物理客体不能用“物质”这个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而应该分为质量和能量 两个系统,二者的本质差异有3:1、分立和连续;
    2、有无静质量;
    3、量传递 时物理客体仅只振动而不发生运动方向的位移。确认能量系统存在的依据有5:
    1、德西特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得出没有物质的宇宙时空解;
    2、无限的(负能电 子)海的发现;
    3、爱因斯坦说:“依据广义相对论没有以太的空间是不可思议的”;

    4、3K微波背景辐射证明“空间”不空;
    5、粒子物理学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 为瞬息亿变的动态网络。

     “全〖ZZ(〗空间〖ZZ)〗充满着相互作用着的各种不同的场”〔2-387〕, 这种分布着某种物理量的空间,不同于经典物理学中作为参量的空间。“场从数 学上表述了能量局域性概念”,“是一个具有无穷多自由度的动力系统”〔2-353〕。

    即此可知,一切自然现象虽表现为质量系统单元个体的运动和变化,动变之因却 源于能量系统的作用;
    而能量系统本身不通过作用于质量系统的效应也根本就无 法观测。

     物理学早已将物理客体分为弥散态粒子和凝聚态物体,3K微波辐射 发现之后,就应该从分类学的角度再增添一种连续态网络;
    进而将弥散态粒子分 为质量子和能量子,如此一来,物理世界图象就会变得非常清晰。

     物理客体分物体、粒子、网络三类,分别用质量、电量(或荷质比)、能 量计量;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属于质量系统(从天球到原子乃至质子、电子), 能量系统则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动力之源;
    所有的共振态、复合态粒子均属于能量 系统的动态网络,只有那些稳定的能量子才有现实意义;
    不同能量子的有序组合 构成信息(从质量系统讲,传递信息必须有载体,而对能量系统,信息和载体则 合而为一,于此无暇展开讨论),可以用于操作质量系统的变化和存储一切自然 现象。

    小结:物理客体分两个系统三种态。质量系统和能量系统确实属于“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状态;
    作为两系统“中介”的弥散态,是演绎世间万象的“大 舞台”;
    何以产生质量和电量,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最根本机制。

    四、时间和空间 无论哲学还是物理学,时间和空间都是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同时又是亘 古至今争论最多直到今天还没有取得共识的两个概念。16世纪之前,基本上没有 留下多少值得关注的重要论点;
    牛顿为了创立完整的力学体系,不得不提出人类 历史上第一个时空构架。他认为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运动,时间不跟任何物质对象相关、自身等速地在那里流;
    时间和空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关。亦即是说时间和 空间仅只是描述运动的参量。

     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则是:“广义相对论用空时结构的几何性质来表示引力 场”〔2-328〕,场不但“是某种物理量的空间分布”,还是“一个具有无穷多自由度 的动力系统”〔2-353〕。很显然,时空结构应该被理解为改变物体或带电粒子运 动状态的作用量。

     依据质能两系统结构论看待,即使在牛顿力学体系中,时空结构也是作用 量而不是描述运动的参量。比如牛顿力学的第一号自然力——重力G=mg,如果 没有g作用于m,物体就不会自由下落,很显然g是使m自由下落的作用量。如果 用电磁作用相类比,g可以被称为引力场强,其作用效应跟电场作用于电量没什 么两样。自从发现了动量和能量守恒之后,牛顿力学方程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 足以说明牛顿力学非常片面,能够沟通三个领域最基本的物理量只有动量和动能, 根本就不需要力这个概念。

     时间和空间究竟指什么?答曰:二者分别是对能量系统单元个体持续性和 广延性的计量,恰如用质量计量物体、用电量计量带电粒子那样。

    “空间一时间未必是一种可以认为离开物理实在的实际客体而独立存在的 东西。物理客体不是在空间之中,而是这些客体有着空间的广延性”〔5-112〕。

    爱因斯坦如果对中国古典哲学稍有理解,就会再说一句:这些客体还有着时间的 持续性。这种“物理实在的实际客体”即指能量系统而言。

    能量系统虽是连续态,探究其具体作用时却需要量子化。假定其最小单元 为h,由ε=hν=h/T可知,只要测出周期T,即可以知道具体的能量值,同理测 出波长即可知动量。故而可以说时间和空间是对能量系统两种属性的计量。

    董光璧教授猜想对于不同的相互作用,应该“各有其时空结构”,是有道理 的。用于电动力学的时空结构已经非常成功,“对于电磁相互作用,相对论提供 的时空结构和量子论提供的能量结构,既在逻辑上自洽又与经验相符”〔2-429〕  ;
    而对于质量,发挥作用的时空结构有ι2t-2  和ιt-1  两种,对行星的运行则 有R3/T2=K。

    小结:时空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用于计量能量系统属性的概念构架。对 于物体或带电粒子,不同的时空结构作用于质量和电量可得能量和动量;
    对于能量系统,只需要用T和λ对基本单元个体计量,即是能量和动量。

    五、两种运动  讨论过物理学不应该使用“物质”这个哲学范畴,明确了物理客体分质量、 能量两个系统,确立了质量、电量、能量和时空是基本的物理量,并且弄清了时 (T)空(λ)可以直接作为计量能量和动量的基本量,不同时空结构又分别是驱 动质量或电量的基本作用量之后,还应该讨论一下运动形式问题。

    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提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区分之必要,物理学界至今都 没有认真对待。所谓自然运动,应该是不受人的干预,不准附加任何人为条件的 运动,比如自由落体、自组织系统的变化和行星运转等(下文称绝对运动);
    所 谓的强迫运动当指人为增添了特设条件的运动,比如将物体抬高、摆钟和日常生 活中经常发生的许多运动。

     牛顿力学除自由落体之外,几乎都有附加条件,将运动定义为一个物体对 另一个物体的位移,运动的基点建立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力)之上,并将物 体看作一个质点等,基本上都属于质量系统的相对运动。现代物理学发现的因果 关系被破坏,基本上都产生于对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作用机制之混淆。

     “一个钟所处的引力势越低(深),它走得越慢,而那里发出的光在引力 势较高处去接收就会发生红移”〔5-92〕,亦即是说原子钟在那里发出的光频率 较小,周期变大。如果是摆钟,依据T=2πL/g,由于g变大,周期就必然变小。

    两种钟的结果居然完全相反,基于什么原因呢?这就恰好能够说明相对运动和绝 对运动的作用机制不同,显示的结果就必然会适得其反。由于原子钟的频率直接 决定于能量子的频率,属于绝对运动;
    而摆钟的周期则由作用量g与弹性势的平 衡决定,属于相对运动,g变大时相对而言等于固定不变的弹性势变小,故而钟 的周期亦随之变小。

     “量子理论和每一种合理的真实世界观念都冲突” 〔6-127〕;
    “量子力学改变了古典物理学的因果观和实在论”〔2-328〕。这些观 念产生于发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效果迥异,感到困惑的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时 间和空间“不再是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相反的,它们现在成为动力 学的量”〔4-53〕,根源在于没有突破“物质”一元论的樊篱。

     问起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意义,通常的回答是:“物质和能量要使时空向 其自身弯曲”〔4-60〕  ,反过来弯曲时空的曲率又决定着物体运动的路径。这 种表述本来存在一个因果互易的逻辑循环,只需要将误用概念“物质”去掉,就变成了非常明晰的单因(能量)决定单果(质量运动路径)的关系。再如“势函数 V表示质量系统对空间任意点的引力作用”〔2-361〕,实质上则是势函数表示任 意时空点对质量的趋动作用。作用和被作用的因果关系弄颠倒的原因,许多都出 在用相对运动的观念去解释绝对运动;
    产生这种观念的根源又非常久远和牢固, 先是哲学上把物质说成第一性,继而近代科学一开始就决定只研究属于第一性的 质量和重量,外加担心宗教神学找麻烦,所有物理学理论就都必须把物质或质量 说成是运动变化的起因。依据两系统结构论,动因仅来源于能量系统。

     宇观上的星体都是绝对运动,很早很早之前就受到许多哲人的关注,他们 的不少观点由于跟相对运动的理论不合,都受到了冷遇。欧拉认为“一切物理过 程都是以太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2-180〕,欧多克斯认为“日、月和行星分 别固定在想象的匀速转动的天球上,星体本身不动,它们随着天球运动”〔2-51〕, 笛卡尔的观点更明确:“宇宙空间充满媒质的旋涡运动,天体被媒质的旋涡推动” 〔2-145〕  ;
    最直观形象的描述莫过于那个阴阳互动的太极图,那是华夏先民 无数代人仰观俯察智慧的结晶。天空中所有星系或星系团无不都是一个涡旋,其 中不少涡旋的中心根本就找不到质量(被称为质量丢失的暗物质)。很显然这些 涡旋都是能量积累形成的畸变时空,那些特定的R3/2=K的不同旋线上,都可能 会有星体在做自然运动,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引力作为向心力,自然也就没有必要 去找切线力的源。

    易学中虽说没有“自组织”这个词,王船山却早就讲清了自组织的作用机制。

    “阳变阴合,乘机而为动静”,“二气之动,交感而生,凝滞而成物我之万象”,如 果将质量子和能量子类比为阴阳,这种说法还满有道理的。

    小结:运动有相对和绝对 六、唯物宇宙观 科学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各地都是沿着自己的 传统在发展;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掠夺,希腊传统的科学逐渐传 播到世界各地。如今所说的近代科学,主要指希腊科学传统的扩展,其间也不乏 阿拉伯、中国和印度等地科学成果的积累。物理学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跟古 希腊哲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分离。

    在古希腊文化传统中,从公元1世纪基督教创立开始,就出现了理性和信 仰、哲学和神学的纷争,科学思想的发展亦被打上深深的烙印。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知识服从信仰”成为教会的基本准则之一,于是就有人提出“学问来源于 经验”与之抗衡。

    基督教创立不太久,某些护教派发现那些愚昧贫乏的教义抵抗不住古希腊、 罗马文化,特别是哲学,就开始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寻找为教义辩护的依据, 从而发展出貌似科学的神学,进而宣布真正的哲学和真正的宗教是同一的和信仰 先于理性的原则。中世纪的欧洲几乎一切学术都在宗教神学的桎梏之下,自然科 学也不例外,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伽利略遭受终生监禁,都因为他们的理论对神 学不利。

    唯物主义宇宙观针对信仰先于理性提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自然科 学总算找到了哲学基础。由于近代科学确定只研究属于第一性的质量和重量,而 不研究与感觉有关的第二性,即把意识范畴留给宗教,总算争得了一席之地。当 我们立足于现代科学的成果和困惑,去反思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时发现,把物质和 意识的关系视为全部、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哲学,根本就不 能作为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为了从神学桎梏下挣脱出来,选择第一性、第二性之 分的哲学虽说必要,终归总逃不掉为临时应付而“举债”付出更高的代价。

    物质和意识对立,对立的双方是自然和人,这是古希腊自然与人分离自然 观的延续。这种哲学适用的范围应该是人天系统,即探讨的中心课题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
    而物理学则属于纯客观地探讨自然界的秩序和原理的学问,亦即是说它 只研究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规律等问题,丝毫不涉及物 质与意识关系的内容。故而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宇宙观虽说使物理学摆脱了宗教 神学的束缚,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不能做为物理学的哲学基础。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探讨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就不应该将所有的物 理客体用“物质”一个概念概括。因为变化只能发生在至少两种客体之间,如M→N 和N→M;
    而M→M则是永远无法观测的。

    “科学史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站在现代科学的立场寻找历史来龙去 脉的做法有误入歧途的危险,转而采取从原来的境况中重新阐释科学思想”〔7-2〕, 不少人发现了《周易》中保留着自然学的原初形式,可以为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 哲学启迪。本人沿着这条进路摸索多年,学习探寻的心得是,物理学只有依据两 系统结构论的自然观,才可以讨论变与不变。

    易以道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变阳,阳变阴,其变无穷;
    阳变阴合,乘机而为动静;
    二气之动,交感而生,凝滞而成物我之万象——仅依 据上述五句富涵哲理的格言,对物质、时间、空间、运动和因果关系等重要概念 做一些简要的剖析,就可以理出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依据两系统结构论,对物理 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一次新的整合与梳理,极有可能会将物理学带出当前的困境。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师长、同仁指正。

    参考书目:
    1、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三辑,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董光璧等著《世界物理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英)霍金著《霍金讲演录》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5、倪光炯等著《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版 6、(英)霍金著《时间简史续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7、董光璧著《易学科学史纲》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物理学 易学与物理学》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