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灌区配套项目建设监管举措研究论文
灌区配套项目建设监管举措研究论文 摘要:以**水库灌区配套工程为例阐述了中小型水库灌区在配套项目建设中, 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才能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从而促进了灌区良性发展。关键词:中小型水库;
灌区;
配套项目;
建设管理 **水库灌区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排涝为 主的中型灌区工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由于 灌区配套不完善,已配套渠道年久老化失修,大部分渠道破坏严重,变为土渠, 甚至丧失输水能力,致使灌区1.80万亩土地重新成为旱田,其余1.50万亩土地 也由于灌区水利用系数低(40%左右),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作物产量低下,灌 区效益甚微,极大地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精神,减轻农民负担, 节约用水,理顺农村供水体制和价格机制,确保灌区持续良性发展,根据国家水 利部关于发展节水改造库灌区的有关通知。经国家计委与水利部有关负责人来宁 夏调研考察,认为该灌区急需改造。灌区改造结合自治区有关指导思想和“以水 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联补缺” 的新的治水思路,通过优化调整种植结 构和灌区布局,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和效益,提高节水型社会生产力为建设目标。灌区改造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中 心,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重点对年久失修干支渠和支渠以下斗农渠道进行改造 砌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灌区面积,减少农民水费支出和增加收入,减轻 农民负担,为推进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提供示范带动和指导。
一、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的要求,并从**水库灌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并 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经有关上级部门审查批复后,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二、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 **水库灌区项目投资来源为中央国债资金、省级配套以及地方自筹。为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灌区建设项目部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各县(市、区)项目管理 单位必须将自筹资金全部汇入项目部专项帐户存储,集中管理,否则不得办理开 工手续。
在资金使用上,为确保工程资金的专款专用,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灌区 建设项目部从一开始就实行单独开立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从而杜绝了截 留、挤占和挪用现象。总经费基本上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总投资进行控制,单项 工程经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三、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三制”是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的根本措施,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则是水利 工程建设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此,项目的主管单位成立了灌区建设项目部为 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2采取招标投标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发展计划委等八部委第30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初设批复及完 成施工图设计后,灌区建设项目部即进行公开招标。开标、决标均公开进行,整 个招标过程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符合招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3.3实行建设监理制 为了加强国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灌区在 落实工程施工单位的同时,也落实了工程监理单位。使得工程的建设与监理同步 进行,并要求监理人员素质要高,技术要全面。特别是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要 求应有高度的认识,能严格按照监理大纲要求切实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 调”。
3.4政府监督、项目部负责与监理控制同步 建设项目接受质量监督站的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站对本工程采取巡检抽查 等办法进行质监。灌区建设项目部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根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 特点,为了保证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专门设立了质量管理小组,配备一定技术 人员配合监理部进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个工程进行不定期 的抽查,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3.5严格合同管理 灌区建设项目部制定了职责分明而严格的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均在招标文 件中体现,并避免模糊产生歧义。在招标投标的基础上,按规定签订了施工合同 和监理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均严格执行,使工程造价、质量、工期、付款等有据 可查,避免相互推委和扯皮现象发生。
四、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灌区工程建管统一,项目实施后,要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良好的建后管理 必不可少。为此,管理单位除为项目配备了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懂技术善管理 的人员负责管理外,在管理手段上积极采用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 量。
五、结语 **水库灌区实施灌区配套项目后,在粮食生产、经济发展、防洪安全、生 态环境、供水保障等方面,已发挥出较好的效益。随着灌区设施的配套不断完善 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着手,继续 实现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使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