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对策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共艺术教育虽 然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并实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时, 高校必须明确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专业的教学机构,优化课程开发,加强 师资力量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对策建议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公 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 生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德行等各方面的培养。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有利于思想道德及精神文化的提高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满足并且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教育能 够陶冶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 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艺术 和文化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这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常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三观”的正确培养[1]。
艺术教育通过音体美等艺术形象和艺术创作,在艺术和精神之间得到碰撞,实现 情感的传递和交流,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思想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 境界。
2.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文化视野的扩大 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丰富多彩,涉及中外文学、音乐、美术及戏剧等。在我 国应试教育的基本国情下,高校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弥补学生在中学时期的 知识局限性和阅读面窄的欠缺。通过这些学习认识社会的发展态势和人类的发展 历史,使学生精神得到升华,心理功能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并且提 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开阔文化视野。
3.有利于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美化人格,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将各类艺术形式以授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艺术教育丰富了自身的见识和艺术体 验,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念和能力,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从而令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 康的发展,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创新思维就是运用非逻辑思维去处理问题,而非逻辑思 维能力的培养则可利用公共艺术教育的方式来实现[2]。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 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它通过联想、情感、感官等方面,帮助学生养成 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创造想象力;公共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对学生直觉和灵感 思维的培养,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情绪就是直觉,而灵感往往都是在 直觉出现的刹那间产生。公共艺术教育巧妙地结合了人的形象和逻辑思维,为更 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很多高校均已经设置 各式各样的公共艺术课程,大多数以选修课或者公选课的形式出现,这类课程在 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同时 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近年来,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发展迅速,但是依然 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体制不完善 教育部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有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 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但在具体设置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设置要求, 而且很多高校并没有为公共艺术教育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而是把它挂靠在学校 的教务处,这就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制度和政策的保障,教学缺乏监管,教学 效率低下。综合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高校的艺术教 育机构在教学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外界影响较大, 教育管理机构有名无实,很难融入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去。
2.课程设置不被重视,教材选择随意 在普通本科院校中,课程设置首先考虑的必定是专业课和必修课,之后才会考虑到选修课程的设置,而大多数高校通常会选择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放在选 修课中,这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略,当遇到师资或外部环境的干扰时还会 被替换,加之一些高校的课程考查是通过采用开卷考试或是结课论文的形式实现 的,这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的反映很不利。还有一些高校由于艺术教 育方面师资力量的欠缺,比如一些地方综合类或者理工类院校没有专业的授课老 师,学校就会采用网课的形式授学,无教师的现场教学和指导,会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教学的效率。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高校在艺术教材的选择上过于随 意[3]。比如一些高校本身设置有艺术类专业,这时为了方便起见,他们会直 接采用艺术类专业的相关教材用于公共艺术教育中去,选择教材没有针对性,没 有将艺术生和非艺术生的需求考虑进去;还有一些学校会采用本校自主开发的教 材,通常这些教材内容创新性不足、整体水平较低,这都很难实现公共艺术教育 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艺术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艺术教育的师资情况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效果。在实际情况中许多高校 均存在公共艺术师资不足的情况,即使有配备专职公共艺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 质也往往不高,经验不足,文化底蕴欠缺,这都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公共艺术;
还有一些高校往往会采用团委等其他行政部门的非专职老师授课公共艺术,教师 队伍不稳定,教学责任心差,缺乏学科带头人,教学技能单一无新意,授课很容 易朝着自己擅长的领域靠,教学面窄,这就使教学效率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由于高校自身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度不足,考试形式又过于流程化,这 就使学生不自觉地把公共艺术课程不当回事,应付现象严重。目前高校对于公共 艺术教育大多都是理论的教学,缺乏实践的支持,学生上课兴趣不足,注意力不 集中,课堂小动作频繁,大多数学生仅仅为了结课考试或者获取学分,真正用心 学习的学生并不多,这完全违背了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初衷。
三、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对策建议的探讨 1.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专业的教学机构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一方面 由于学校自身学科设置问题以及资金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使得学校没有能力建立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只能将公共艺术教育依托在别的部门或者临时调动一些非 专业的艺术教师来维持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因为艺术教育是一 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教育效果缓慢,相比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学校对其的重 视度远远不够,学生也将其默认为可学可不学的课程,这都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开 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 建设,给予资金和组织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使高校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公 共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建立专业的教学机构,规范公共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考评 体系,增加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充分实现 艺术教育的目的[4]。
2.优化课程体系,合理选材,因材施教 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选择不能盲目,应结合高校所在城市的特点以及高校 中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设课程,既能够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又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力。另外,公共艺术教材的选择不可随意,应结合学生层次和专业的不 同合理选材[5]。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若教材太过专业,将会增加学生学 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厌学;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弱于文科专业的学 生,教材选择时应考虑到理工类和文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 教材,这样既实现了艺术教学的目的,而且也满足了学生对艺术的需要,做到了 合理选材、因材施教。
3.强化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育中具有示范性,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应当掌握 娴熟的专业知识,并且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方 面的欠缺亟须弥补,一方面,学校可以优化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来强化师资团 队,并应全方位考虑专业设置,既考虑到年轻思维活跃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同时 也应当考虑社会上那些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精英。另一方面,学校在一定程度应当 给予公共艺术教育教师与优势专业教师同等的政策,不定期为艺术教师开展业务 培训、校内外相关专业合作等,加强教师间对专业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拓展自身 的知识面,接受新时代高科技教学的新思路,并及时吸收新的成功教学经验,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师资队伍,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条件和扎实 的基础。
4.开展公共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艺术活动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既丰 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训练了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 能力,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艺术。艺术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么死板,能够使 学生积极地参与进去,在玩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接触到艺术,并亲身体验艺术,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艺术。比如开展书画展览活动,学生自愿参加,将优秀的作品 在校园内展览,这样既塑造了学校的艺术氛围,也激发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 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地和谐发展。
作者:崔媛媛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