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史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论文
近代史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论文 近代史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论文篇一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摘 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 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关键词] 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自 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清政府实 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华的贸易中处于逆差 的地位。英国想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于是对华进行鸦片输出,通过鸦 片贸易改变英国在对华贸易的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 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以维护其利益,却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以此为 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 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 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 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对战争前中英双方的现状进行一下 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 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 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 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是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 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 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同时中国封建政 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没有地位,怕自己的投资失败,往往把通过资本主义 工商业赚到的钱不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土地,把土地作为其财富的象征, 导致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无法或者是艰难的发展,而农民手中土地的进一步流失,使农 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无力购买市场的商品,使早期的资产阶级更不愿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 国的发展。在社会内部,也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 制,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滞。从政治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从秦始皇建 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的加强皇权,以维 护“家天下”的统治,特别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把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发展到了顶峰,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从社会结构上 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 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其保守性在清政府时则日益增强,严重阻碍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文化上看,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严重束缚了思想的发展。清政府的八股取士严重桎梏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把知识分子培养成为统治阶级的奴才、工具,并采取镇压异端、大兴文字狱等手 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老百姓都成为统治阶级的顺民,以达到维护其统治的 目的。从军事上看,清政府还是以八旗军为主,辅以地方的军队,武器多以大刀、 长矛,拥有少量的火器,而且大多落后于英军的武器,在加上英国对华的鸦片输 入,当时戏称清政府的士兵是“双枪”即烟枪和红缨枪,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从对 外关系上看,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 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对世 界的不了解,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政府竟然还不知道英国在哪把英国的先进武器 还看成是“妖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 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 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而与此同时的英国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从经济上看,英国这一时 期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就是说英国已经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制,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 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从政治上和社会结构看,英国工业资产 阶级的掌权,民主制度的建立为英国提供了政治保障,“开明”的政策为英国的资 本主义发展打开方便之门,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政府 支持的“海盗式”掠夺,为英国准备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国内,政府实行保 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 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从工业革命 看,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 始。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33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 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 制造业的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 部门都采用机器。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19世纪 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个一工业强国。从文化上看,这一时期受启蒙运动的 影响,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政权,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了准备。从军事上看,随着工业的发展,当时的英国有“日不落帝国” 之称,船坚炮利,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从对外关系上看,英国采取的是对外侵 略、对外殖民,也就是采取了虽然不正义,但却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此时的英 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拥有着强大的实力。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 弛,闭关锁国,文化落后,已经是日落西山。而与此同时的英国则欣欣向荣,经 济发展迅速,政治开明,文化繁荣,武力雄厚。这样的鲜明对比,中国的清政府 在对英国的战争中焉有不败之理。整个中国的清政府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经济发 达的英国,再加上战争过程中的消极应战,最终只有走上失败的道路,被迫签下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走入了不堪回首的近代史! 近代史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论文篇二 《探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性》【摘要】184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 一系列条约,主权及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领域也丧失独立性,中国由主 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制度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则被迫顺应世界 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压迫与 刺激并存、抑制与促进同在的复杂局面,具有危害与客观进步的双重性。本文将 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层面对其双重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
危害;
客观进步性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 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 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上,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上,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外交上,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清政府继续采 取闭关锁国政策,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此时,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迅 速崛起,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经济上,英法等国相继完成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政治上,19 中期西方先后走上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外交上,通过对外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世界殖 民体系初步形成。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 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1]。英国殖民主义者以此为借口,1840年英国率先发动 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种用大炮轰开中国闭关的大门的方式,虽然对中国社 会发展造成了压迫与抑制的巨大危害,但也在客观上刺激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 展。
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性 1842-1844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改变 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半殖民地化. 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侵略者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 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 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导致国家类型发生改变,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半殖民地化。
1.2社会形态发生改变,则有封建变为半封建化.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 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英国价低 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男 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
当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农家妇女 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个家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
导致社会形态发生改变,则有封建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1.3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 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消失, 反而更加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又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开始担负起 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导致社会性质等发生改变,则有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的过程,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2.1清政府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被打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 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 清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 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 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2.2对中国城乡商品商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南京条约》规定了五 口通商。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其中,广州和上海最为繁盛,其次,中国 也出现了一批拥资百万的商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 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是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 经济的发展。”2.3促使经世致用社会思潮逐步形成. 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 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 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使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 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一方面,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
迈出了向西方国家探寻真理的步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启蒙的先驱者,对后 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经世之 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这种在地主阶级 中逐渐形成的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是在中国社会交替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一大进 步。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 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 御外侮的新思潮。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一次深重的灾难,但它也给中国历史的发 展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推动因素,正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中所说:“工业革命后的列强在殖民扩张中担负起两个使命,一方面是破坏当地 旧式的社会,另一方面是建设的使命,为建立西方近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