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论文篇一 《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思考》 【摘 要】本文主要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与 国防建设关系的创新和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经 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要求。【关键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关系 要求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国防建设必须依赖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体现,经济则是政治作为阶级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源。高度 发达的经济水平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民经济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优秀人 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国防设施,更新武器装备,加大国防科技投入,从根本上提 高国防力量。
(二)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来自国防实力的增强和发 展,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国家就要有国防。江泽民同志曾说:“一 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纵观 历史,一国的强盛莫过 于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家的国防实力不强,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把国家的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经济 建设视为国家的基本利益,而国防建设是保障三者的先决条件。
(三)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经济的 发展,而且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开路先锋作用,对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加强 国防建设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国防建设分娩出来的高新技术能促进经济革命。可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服 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国情需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选择适当的 比例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创新 (一)定位创新:富国和强军统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富国与强军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 性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期,强调军队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在经济高 速发展之后,“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写入了十七大报告,标志着追求“富国”和 “强军”新目标的统一。
“富国”与“强军”二者不可偏废的定位创新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我们 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突出 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均衡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体现 了统筹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具备了强军的经济基础后,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 事力量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保持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做 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一种和平年代的常态表达,被写入十七大报告并非空穴来 风。
(二)成效创新:质量与效益统一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积极推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 界军事发展趋势,打赢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战争。我国军事变革的成效要实现质量 与效益相统一。
成效创新来自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尤其是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的 变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6年为军品市场探索阶段,确认了军品作为市场客体 的商品属性问题;从1987—1997年为军品市场的初步建立阶段,确立了军品研制 者和军品使用者作为市场供求主体的地位;从1998年后为军品市场逐步发育走向 完善阶段,逐步确认总装部的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1999年,国防科技工业五大 总公司改组为十大集团公司,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逐步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 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有效市场供给主体。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调整改革国防 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 益。”从武器采购体制来说,形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有效分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军费。国防科技工业也跻身市场化的行列,武器采购体 制的发展顺应了市场体制的要求。
(三)科技创新:军用与民用统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 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用与民用统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军用与民用统一的实质,在于将军事工业内部剩余产能在民用领域充分释放,将 领先技术向民用领域合理转移。
1.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完善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相对于 军工市场有限份额,民品市场空间巨大,二者结合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我 国的生产和技术资源,增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科技创 新的角度来讲,军民统一是实现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相得益彰的有效手段。
2.军用与民用统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国家 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可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与民用经 济的发展比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 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 的军民融合。
三、科学统筹,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 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
(一)要谋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内在统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要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看,坚持经济建 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构筑国家的安全盾牌,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正确选择。
(三)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资源配置 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 基石。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 时代,只有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强军才有可靠的支撑。
总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必须从这一高度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 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支能 够有效地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强大国防力量。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论文篇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 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 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 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 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 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 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 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 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 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 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 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 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 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 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 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 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 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 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 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 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 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 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 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 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 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 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 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 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 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 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 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 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 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 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 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 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 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 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 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 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 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 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 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 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 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 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 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 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 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