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试析慕课背景下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的探讨
试析慕课背景下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的探讨 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扩大,教育也被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推动发展。近几年来,慕课(moocs)的大规模出现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革命。在此 背景之下,教育面临着慕课所带来的严重挑战,各个学科门类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 教育转型的压力。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闻传播学在面临慕课挑战时教学改革 的可能及路径。一、慕课对新闻传播课程教师的挑战 “慕课”(Moocs)是互联网2.0时代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模式。所谓“慕 课”(Moocs),其中的“M”是指massive(大规模),慕课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实 现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语言、不同国别的成千上万的人来学习同一门课程, 在教学对象上实现了规模化;第二个字母“O”则代表“open”(开放),慕课没有年龄、 国籍、经济地位等限制,只需要一个邮箱线上注册即可参与学习;第三个字母“O” 则代表online,即在线学习;第四个字母“C”则代表course(课程)。可见,开放性、规模 化及网络化的课程学习是慕课教育的核心,也正是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焦点 所在。
1.对教师知识层面的挑战。现在中国高校中新闻传播课程的师资,大部分都 是在大学里经过长期的学术训练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在此意义上,教师的知识 储备及知识视域都极为宽厚。但在web2.0时代,新闻传播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 点是:新闻传播本身就构成了web2.0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亦是其发展变革的重要参 与者。因此,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新闻传播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能像 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变化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高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教师将面临着本专业领域快速 的知识更新所带来的海量知识,这对其本身的知识素养构成了挑战。
2.对教师传播能力的挑战。同时,慕课对新闻传播教师的挑战还在于对其传 播能力的挑战。慕课通过切割而又有机联系的众多微视频进行上课,并在课程进 行中通过问题考核、课后作业、作业互评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知识传播和管理学生 二者的有机结合。但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一人满堂灌的 现象,对知识点讲授的节奏及衔接的情况等都有赖于教师自己传播能力的提升。
而在慕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 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面对慕课中教师所展示的传播能力及对课堂节奏的控制 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面临着巨大压力。二、慕课对新闻传播教学理念的挑战 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可按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划分为两类:以“采写编评摄” 为核心的侧重于实践教学的课程和以“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史”为核心的侧重 于理论及史论的课程。由于专业的实务性质,长期以来,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培 养过程中,老师往往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将自身的经验及知识 以“传、帮、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以期能培养出精英的媒体人。在某种程度上,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带有一定的“手工作坊”的余韵,是传统精英教育的理 念。而在慕课模式下,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遭到挑战。慕课动辄几千上万的 学生、没有任何入学门槛的限制都表明慕课的教学理念已与传统精英教育的理念 大相径庭,它是一种普及教学。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慕课所代表的精 英文化普及化的方向将成为势不可当的文化潮流,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也将 遭遇到更大的冲击。
三、慕课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挑战 2.对学生知识积累的挑战。每一门学科体系都有其符合逻辑的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在授课的先后顺序以及彼此关系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的学习提 供了前后衔接的知识铺垫。在模式风潮来袭的语境下,新闻传播专业目前上线慕 课的课程仅为极少数。这些慕课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储备了足够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便在课程学习中有困难。因此,慕课课程并非对于每一个新 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都适合,它的适用度仍然要视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所学前期 课程的情况而定。
四、慕课模式下新闻传播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契机 无论慕课的发展如何迅猛,从本质上说,慕课只是一种技术性工具。它固然 有其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部分,但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也展露出新闻传 播传统教学模式的价值与优势。
1.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人际交流及 其所引发的教学效果。新闻传播传统教学的一大魅力即在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 人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讲授知识,同时也在讲授自身在新闻传播实 践中的亲身感受以及人生哲理。延续长期以来人文社科教育的传统,教育的内容 除了教学课程内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为师生之间精神的交流和人生感 受的分享。这一内容,有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多次授课而形 成的人际交流共享圈以及师生之间在课堂、课间和课下的交流互动。而在慕课中,面对素未谋面的成千上万的学生,这些人际交流则很难做到。也正基于这一点,德 国鲁尔大学哲学研究所终身教授汉斯马丁·萨斯(Hans Martin Sars)认为,慕课这种 网络授课形式对于化学、数学等学科足够,但对诸如生命伦理学、哲学等人文社 会学科就不够,因为这些学科更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讲授和现场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传播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授课教师的 个人新闻传播的实践经历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其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 被分享,是学生从业后的巨大精神财富。从人际传播的角度而言,人们往往不会面 对不熟悉的人分享自己的私密经历。而慕课的大规模学生,相对于授课教师而言, 却是陌生的存在,授课教师那些经历自然不可能在慕课中得到分享。
2.慕课不能取代新闻传播专业传统教学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新闻传播专业 是一个非常看重实践的专业,因此有大量倾向于实践的专业课。如《新闻摄影》、 《电视摄像》、《新闻剪辑》以及音效合成等众多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的实 践类课程。对于这类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上课方式:由老师和学生 以班级为授课单位,通过现场教学、对学生作品的现场指导以及点评来促进学生 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操作类的实践课程是延续了传统的“师 傅带徒弟”的手工作坊模式,而学生也能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学学会设备和软件 的使用,并在一些细节的技术处理问题上得到老师的专业指点,最终完成课程。需 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这些操作类课程中其不懂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对于 设备的使用及专业技术的盲区也是不一样的,这些 3.慕课模式下新闻传播传统教学的契机。首先,慕课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 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慕课中广泛使用的作业互评方式就可运用于传统教学中, 让学生坐在评判者的位置上对同学的作业做出评价。同时,慕课教学把教学内容 分为几分钟到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这正好符合了人脑的特点。而将这一点借鉴 运用于传统教学,通过在每一个小知识点的完成之后设置考察知识掌握程度的小 问题这一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这些都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能借鉴于慕课 的。其次,强化新闻传播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人际传 播。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科不同的最大之处在于其人文关怀与价值判断,而这些 内容很大程度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和课堂上附着于 知识点上教师的生发及感触而影响到学生。慕课虽然在知识的传授上或者有优于 传统教学模式的地方,但在这些对学生影响甚大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判断方面,其传 授的余地却非常小。最后,借鉴慕课教学理念,丰富新闻传播的传统教学手段。慕 课的核心是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往往囿于教师主讲而少重视学生的窠臼。经由借鉴这一理念,传统教学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更多的 话语权,给学生发表观点、进行讨论的更多机会,并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