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篇一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人才培 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 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 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 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 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 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 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 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 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 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 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 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 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 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 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 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 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 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 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 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 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 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 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 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 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 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 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 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
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 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 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 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 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 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 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自杀轻生。从 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 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 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 家庭教育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刺激、经不起挫折、不 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 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 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 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 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 一般是主动介入,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 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 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 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 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 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 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 式代替报告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 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 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 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 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 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 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 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 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乳交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 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 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 观刺激事件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 良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 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 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 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形成良 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 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 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 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 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 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 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 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 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 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 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 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高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在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 在着一个共性而突出又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对高校 的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天津大学高希庚等人于1999年的资料统计:1997年和1998年,天津 市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检测,结果显示,1997级24.839%的 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1998级大学生中这一比例上升到 28.75%。
1989年,国家教委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在高校 大学生中,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占总数的20%以上,其中,在退学、休学的学生中, 因患心理疾病的就占40%—70%。
1999年,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题组对北京市23所大学的近6 0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其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 16.51%。
“八五”中华社科基金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调查”课题 组于1998年对我国15个省的47所高校近3 5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其结果显示 大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8.58%。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同期本科生的调查显 示,在1978—1987年10年间,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 退学总数的比例由24%左右上升至40%以上。
这些数字非常令人震惊,其事实也令人忧思。从这些数字和事实中, 我们不难看出:其一,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相当 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其 二,社会转型时期个体产生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心理疾病呈上升 势头。其三,精神疾病成为终止大学生学业的主要原因。其四,大学生中的心理 疾病以神经症为常见。其五,大学生中重性精神病患者已非偶然,它是因病退学 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危害极大,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
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学生走向 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重 要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健 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心理健康的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 门槛,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 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 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 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 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 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 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 健康,培养独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 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 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 应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 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 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 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 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 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 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 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 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 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消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差距,使其顺利成才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 避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
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 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效率,必 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 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神经衰弱,使思维、记 忆能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 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 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 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 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 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迟早要进入社会的青年 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 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等都可能成为诱因。这些心理问题如果 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 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 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 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 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 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可求助于有丰富经验 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 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 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 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
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和指导,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 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 有效地面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 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 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 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 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 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 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 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 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 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 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 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三、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 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 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 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 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 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 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 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要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 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 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 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大 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对未来社会的种种挑战,为 我们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性的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程,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项伟大工程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