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 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 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 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 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
计算方法 1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 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 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 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随着我国生 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 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2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需考虑的几个指标:①河流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河道内应保证 60%的水质达标水量,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人类为维持生活、生产 和生态的河道外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的40%;
②湖泊的面积与水量:
城市水体面积的比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
采用河湖占城区面积比来反映城市水生态状况;
③湿地指标:湿地面积比率反映 了湿地影响的大小。以湿地面积、湿地水体面积和湿地比率作为衡量湿地状况的 指标;
④地下水指标: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储量,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 仅不能补给地表水,而且湿地和河流就很难蓄住水,地表植被也难以生长。抽取 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保持原植被的水平,更不能造成地面沉降;
⑤水质 指标:水质状况决定了水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发挥功能的大小,污水危害生物 的生存,降低水的生态功能。水体水质是反映水体好坏的定量体现;
COD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实现“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污水处理率反映了污水治理的 程度,决定着进入水体污染物的总量。流域排污总量,应在河流径流量的1/40以 内,以达到自然稀释,超标的一定要达标排放。
3湿地生态环境用水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但关于湿地生态环境用水的核 算,还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目前关于湿地生态环境用水量的核算,大多参照河 流生态环境用水进行核算。如湿地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量,可采用湿地的陆面和水 域蒸发量代替。
4回补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用水量 在地下水超采区,用于保护与恢复地下水位所用水量即为回补超采地下水 生态环境用水量。199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水资源政策文件明确了地下水可再生性 维持的标准,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决不能超过地下水补给量,但缺乏有关生态 环境用水量的确定标准,因此计算比较困难。
(1)全局出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的主要目标就是协调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 源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 调发展。其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水的分配效率,在一个特定流域或 区域内,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 配,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
(2)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在过去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下,水资源使用成本近乎为零,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被看 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水资源任意开发利用,很难避免无序侵占和浪费。当水资 源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其使用价值相应提高,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的无序侵占 与过度利用。而这种无序侵占与过度利用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更加明显,如河道 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等。
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明晰用水者的权益界定。特别是生态环境 水权的确立及其水权主体的明确,则将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从而保障公共 利益。从国外经验看,生态环境水权通常由政府机构监管或由专门成立的非政府 公共机构享有。南水北调水资源的分配为调整界定初始水权、确立生态环境用水权提供了最好的契机。而这一水权,在初期可以暂时由流域机构等各级水权管理 机构分级监管,待时机成熟后再转入特定的公共机构。
此外,水权制度的引入,可以改变过去取水许可以一次性授权水量分级标 准而不控制总量的弊端,真正实现由流域机构统一管理水权,并通过省(自治区、 直辖市)际水权管理权限的划分等法定程序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 相应的水权,必要时省也可以通过市(地区)际水权管理权限的划分等法定程序 授权市(地区)分级管理各自的水权:从而,在总量上控制、限制和避免超量用 水,真正保障生态环境水权名实相符。
(3)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管理:目前,在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 体制下,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首先,从水资源的特性上看,尚未将可更 新的水资源(如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与难以更新的水资源(如更新时间达千年 以上的深层地下水)加以区别对待,也未将可以导致地面沉降、含水层破坏的承 压水超采与一般潜水超采相区别。这实际上模糊了生态环境破坏成本,不利于生 态环境的保护。在今后的水资源管理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 以及承压水超采的限制,一方面在取水(水权)许可中严加限制,另一方面可通 过提高水资源费等手段提高取水成本。
其次,在流域水管理中还有必要建立鼓励水资源优质优用,污水监管的管 理模式。如,一般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农业用水标准的,可以再利用;
农业 回归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还可以进一步用作湿地、河口冲淤等生态环境用水。
而水资源优质优用的目的,则是通过对不同水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可利用 水量。其关键在于,污染的控制方式。一方面,需要通过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总 量,促进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污染,提高水资源质量;
另一方面,需 要合理利用导污、治污、天然降解等治污手段,最大限度地合理提供生态环境用 水。
此外,还应注意到,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积重难返,生态环境的恢复必 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因此,选取合适的治理恢复目标极其重要。从用水 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分析,上游生态环境用水是最容易获得和保障的;
河流的排盐、 排沙及鱼类泅游等功能的恢复、河口冲淤平衡的实现以及河口生态恢复则可能需 要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5结语生态环境用水还是一个新近提出来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开展生态 环境建设的必然需要。但对于“生态环境用水”的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这是 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目前,生态环境用水 量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加大其研究力度,提高生态 环境用水量分析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