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货币政策工具浅述论文
货币政策工具浅述论文 货币政策工具浅述论文篇一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策略》 [提要]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货币 政策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货币政策制度是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的基础,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功能。货币政 策的执行必须以各式的工具组合为依托,因此如何在具体的经济形势下选择货币 政策工具组合,实现工具优化,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制度;工具优化;策略制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优化及策略制定 一、中国货币政策制度 货币政策制度是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因此分析货币政策制度 是探索宏观调控体系的发展方向和货币政策运用的起点。我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 但中国人民银行并非一开始就执行中央银行功能,而是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完善起 来的。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才真正 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国人民银行除了 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为中心的功能外,还有金融监管和技术服务两大功能,形成 三大功能模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是行长办公会和货币政策委员 会。行长办公会对货币政策进行讨论和表决,是政策决策的核心,而货币政策委 员会是货币政策的咨询机构。
为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建立了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提供了 中介。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优化《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 政策工具时,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再贴现、再贷 款、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进行分工协调使用, 这成为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款,必须将 一定数额的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储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存款准备 金制度在微观上有保证金融机构对存款者及时支付的能力,在宏观上有利于控制 社会信用创造,因此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也是社会信用创造的基础。此外,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具有货币控制和铸币收入 的作用,而且具有利率缓冲、流动性管理等作用。
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已经贴现的合格票据再次进行贴现 的票据业务,票据到期,中央银行与贴现银行进行清算。因此,再贴现是票据的 买卖行为,而非真正的票据贴现。与其他货币政策相比,再贴现不仅可以控制货 币的供应量,而且具有选择性的信贷政策效果,引导信贷资金向关键领域、重点 行业、地区倾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优化升级。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它通过向金融机构投入货币 量,起到扩大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增加货币总量的作用。在运用再贷款政策时, 应处理好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再贷款作为最终贷款人的调控手段,金融 机构应尽可能通过市场渠道获得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或外汇的行为,狭义概念仅指 公开买卖债券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中,债券交易的数量和方向完全由中央银行 决定,中央银行可以规定债券回购的最低或最高利率,充分体现公开市场操作的 主动性。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要求确定债券回购的数量和期限,体现公开市 场操作的灵活性。此外,公开市场操作滞后期较短,有较强的时效性。
政策性金融债是指政策性银行向金融部门定向发行以融通政策性资 金的债券。政策性金融债不是货币政策工具,但它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中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融 通,同时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
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和期限、到期由中央银 行还本付息的记名式有价证券。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以中央银行债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主动地实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但也会带来中央银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中央银 行票据可以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备份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存在多种形式,中央银行要根据本国的经济基础、经济 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当前经济形势,选择适合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货币工具组 合,以使得货币政策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中国货币政策策略制定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要求,有效运用货币政策 工具,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调控与被调控之间存在间接的关系,其中货币政 策对宏观经济调控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制定货币政策时要特别注意货币政策的 滞后效应,注重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1、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化对货币供应有重要影响。
一是资产的价格不断上扬使得货币的流动性增强,M0增长相对较快;二是储蓄机 会成本加大,货币与资产之间产生替代效应,M2增长回落;三是资产价格的上扬 使得资金需求大量从生产领域进入非生产领域,导致虚拟资本膨胀。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 重要手段,均利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切实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的协调。一方面财政政策的松紧要与货币政策的松紧一致,财政政策还要为货 币政策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国债的发行和财政预算要配合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 机制。国债市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联络点,在发行过债时要考虑公开 市场操作,并使操作的市场达到一定容量;从国债的结构来看,不仅要发行长期 国债吸收社会游资,同时要适应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适当安排发行短 期国债;国债的发行要考虑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应尽可能安排在社会流动性较 多,资金宽松的季节。
3、本币政策与外汇政策。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需要对内、对外政策 的协调。我国连年贸易顺差,加上外商投资,每年有大量的外汇流入我国,人民 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经济的健康运行,被迫购入外汇,被动地扩大了 基础货币投放,造成了通货膨胀压力。为抑制通胀,人民银行就必须采取对冲措 施,减少货币供应量,具体选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 等。利用外资政策,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弥补国内资源、技术的不足,特别注重外资引进的结构。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要有日常性和灵活性,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统一。
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乘数效应、波及效应和累计效应,因此中央银 行应实行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建立全面、及时的金融统计制度,规范和完善货币 市场环境,科学管理基础货币,灵活运用经常性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最终实 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浅述论文篇二 《从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视角解读钱荒》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2013年钱荒的特点,然后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货 币政策工具透明度的角度分析了钱荒产生的原因,最后对2014年货币政策透明度 及货币市场相关情况做了展望。
关键词:钱荒 货币政策工具 透明度 回首2013年,“钱荒”成为货币市场的关键词,围绕这一现象展开的思 考和研究很多,分析得出引发钱荒的原因很多。在已有分析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 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的角度,对钱荒产生的原因进行 解读。
2013年钱荒的特点 仔细探究,2013年钱荒的特点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资金价格的高涨。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为例,其在2013 年6月20日创下了11.62%的历史峰值,然后在12月23日达到了8.94%的高点。这 在经济走势比较平稳的宏观大背景下是比较奇怪的。
第二个不易观察到的方面是资金价格波动的突发性。本文计算了2006 年至2013年7天回购利率的月度方差,以此来衡量资金价格的波动程度。从图2 可见,在2013年之前,虽然也有过资金价格波动较高的情况,但是在波动的高点 之前,都会有“预警”,即波动率的次高点,说明之前的资金价格波动可能有经济 的内在因素支撑,如通货膨胀抬头、流动性短缺、跨年因素等,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扩散的过程,随着信息的扩散,波动程度由小变大,再逐渐恢复正 常。但是2013年不同的是,两次钱荒之前几乎都无征兆,在相对风平浪静时市场 突然地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这说明2013年的钱荒似乎与以前的流动性紧缺有所不 同。
有人认为,造成钱荒的原因是影子银行的过度发展,银行过度借短放 长,从而拉升了资金市场的价格;有人认为是理财产品的原因,因为理财产品的 存在使得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还有些人认为是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结构发生了变 化,原来的大银行资金流失,难以承担往年资金供应者的角色,使得各家机构都 比较谨慎。这些理由都能够很好地解释第一个方面,即资金价格的高涨,但还是 缺乏一个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资金价格波动的突发性。下面本文先介绍2013年人民 银行创设的两个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然后给出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介绍 2013年初,人民银行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 设借贷便利(SLF),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前者以7天期 以内短期回购为主,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 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部分金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其操作结果往往滞后一段 时间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对外披露。而后者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 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 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SLF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 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根据网站上的信息,其操 作的披露是不定期的。
在人民银行刚刚宣布推出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时,市场认为人民银行 会使用这些工具来熨平流动性波动,所以就不用再担心那些烦人的流动性节点 了;还有人甚至认为未来人民银行会相应地释放流动性,对2013年的市场行情充 满了期待。
事实上,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情况来看,这些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确实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披露的信息,2013年春节前和6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 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人民银行通过SLF向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来看,也能印证这个判断。本文使用“对其他 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发行债券”公式大致计算了正逆回购、央票发行和到期、再贴现、再贷款、SLO和SLF创造的流 动性总量,并形成了图3。从图3可知,人民银行在2013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是比较 稳健的。而且在2013年6月份,人民银行通过这些方式创造的流动性有一个跃升, 这说明人民银行综合使用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钱荒问题。
但是这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没有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问题时抑 制住波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的角度分析钱荒产生的原因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透明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根据理性预期学 派的理论,如果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降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通过制造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意料之外的政策变动。陈 利平(2005)认为,货币政策目标模糊一方面可以导致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 降低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产出,提高社会福利,如果中央银行有较好 的信誉,那么后者的效应将占主导地位,所以货币政策透明并非一概都好。当然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例如程均丽(2004)从委托―代理角度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可 以使得公众直接监测中央银行是否守信,从而可以抑制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徐 亚平(2006)认为理性预期学派假定公众对经济运行有着完全的理解和认知,而这 个假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一定的透明度。
从学界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透明抑或不透明并不存在绝对的 对与错,各个国家要根据本国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出于对通货膨胀的厌恶,发 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比较强调其透明度,例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披露了其贴现利率 1、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按日披露其操作额度和利率情况2、日本银行的补充贷 款便利要求每日下午6点公布其操作额度的初步数据3。相比较而言,人民银行货 币政策的透明度较弱一些,这可能是出于在通胀预期并不高的条件下,不太透明 的货币政策更符合相机抉择的考虑。
当前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共识正如格林斯潘所指出的:央行怎样做的 很重要,怎样说的也很重要。这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直接影响市场参 与者,与此同时,央行的表态能够影响他们的预期,如果能够引导其预期向央行 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那么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货币政策操作保 证基本的透明度。但是2013年两个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透明度都不够高。
从2013年6月份的钱荒来看,在6月17日和6月19日人民银行连续宣告发行3个月20亿元央票时,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这是人民银行会继续收紧流动性 的信号,从而信心崩溃,导致了次日货币市场价格继续攀高。但是人民银行事后 的解释是:人民银行在发行央票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释放短期流动性,这是冻 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的结合。可是市场参与者由于经验缺乏、 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等原因,最终误判了形势。再从12月的钱荒来看,一方面市场 参与者认为人民银行连续五次暂停逆回购,这将导致流动性紧缺,而另一方面人 民银行事后表态已连续3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这一 次市场参与者再次错误理解了人民银行的行为。
由此,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引起2013年资金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是 市场参与者对人民银行行为错误预期,然后这种错误预期又引致其情绪大幅波动, 而由这种原因造成的资金价格波动在之前是几乎无征兆的,从而体现为突然爆发 的特征。
总体来看,不透明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得人民银行操作工具选择范 围更大,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一些预期外的货币政策目标,但是其 不透明的特征也会带来一些市场的异常波动。
未来展望 如果仅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角度分析,本文认为未来依然会有发生钱 荒的可能,但是应该不会产生如2013年这样情绪性的钱荒。主要理由有两点:
(一)市场参与者将逐渐理解和适应创新货币政策 2013年是人民银行推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第一年,市场参与者从未 经历过,所以难以适应,且对人民银行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期望过高,但事实上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不是万能灵药,而在发生低于预期情形时市场情绪更加容易波 动。人民银行在《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解释了其货币政策操作 的思路,并且开始在网站上披露其SLO操作。虽然这些信息有些滞后,但是市场 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些材料了解人民银行的操作思路,并逐渐适应人民银行的操作 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市场参与者将形成一种“适应性预期”,而不像2013 年两次钱荒时那样惊慌失措。
(二)人民银行开始注重就货币政策操作与市场加强沟通 2014年1月20日,针对春节前取现较多,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人民银行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维护春节前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的通知,解释说明人民银行“已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向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 性。21日还将进行逆回购操作,继续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从而稳定了市场参 与者的情绪,形成了人民银行和市场参与者的良性互动。预计这种良性互动在 2014年会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