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论文关健词:深圳 职业 教育 探讨
论文摘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取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扰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明确了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校企合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职业教育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职业教育为何失去特色,为何失去竟争力,正沦为普及高中升学率的分子?本文就深圳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1“校企合作”推行难。难在何处
教育部2002年就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然而时至今日,深市推行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职业学校的满怀希望往往得不到企业的响应,即使是部分企业与职校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现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互惠互利原则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校企合作的参与方都希望从中获得各自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利益。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是无可非议的。而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企业的资源,甚至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消耗企业的资源,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会觉得做的都是“赔本买卖”,对企业没有实质意义,这也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等,无一不是政府在校企合作上起到主导作用。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雷正光教授是这样阐述德国的双元制的: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其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做法说明,政府有必要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与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提供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经济补偿。只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最终实现校企的双赢局面。
最近欣闻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宁波成为我国第一个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巧合的是,2009年3月16日,深泪Ii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委托区教育局制定颁发了《关于<深Eli市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其中除对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给予每人每月650元生活补贴和每人每月13元综合意外保险补贴外,还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所在企业,按接收实习实训学生的实际人数以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这一政策较好地解决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
2009年9月22日,“深圳市宝安区中等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授牌暨宝安职校奋达科技实训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宝安区奋达科技园隆重举行。这是继《关于<深圳市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颁发后,宝安区人民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宝安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教育局、宝安区企业家联合会、宝安区教育局、财政局、贸工局、职业能力开发局、劳动局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此次宝安区首批中职教育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宝安区职业学校学生日后实训、实习、就业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校企联合办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4年起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几年来通过构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推行,"2+1"(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1.S+LS"(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在企业实习一年半)等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近百家企业和30多所中职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校企结合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得到实用型人才,学校得到社会认同。该模式使学校、学生、企业各得其所,因而学校的声誉日渐鹊起。2007年初,宝安职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企业校区,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的构想。陆续在德昌电机、高新奇科技、花样年物业、汇科盛科技、奋达集团、中海物流、利华动画设计等多家业内公认的领军企业中分别设立了企业校区。把学校办到企业中,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以致用,学用一体,这种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业并经考核合格后,合作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权,学生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合作企业对这些具有相当技能水平、且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的学生是“求贤若渴”,而绝大多数学生也会选择继续留在熟悉的企业里工作;企业既能获得熟练员工,也能够得到政府的经济补偿,因而对校企合作非常支持。从本质上讲,“企业校区”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共赢。宝安职校这种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校企紧密合作的“宝安模式”是目前较为成功的范例。而宝安职校也成为在政府政策扶助下的最大受益者。2007年6月,在重庆举行的2007年全国中职教育技能大赛上,宝安职校服装专业代表队分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辅导奖等5项大奖,一举创下了所有参赛选手和辅导老师全部获奖的奇迹。2008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宝安职校代表队再创奇迹,勇获两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在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宝安职校勇获1金3银13铜,成为全国中职学校中获奖最多的学校之一。 2009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第一版有一篇关于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报导,题目是《技能大赛拉近校企距离》,内容是天津市有38家企业到大赛现场招聘人才,用人单位直接到现场“招兵买马”,只要有中意的参赛技能选手,就可以锁定目标,甚至赛后直接签约。虽然报导没有说究竟有多少参赛选手被企业看中,但这种现象令人鼓舞,全国中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有力地促进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回归本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有效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对提高职教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不仅在深圳,就是在全国也是处在较低的地位。作为职教人,我们感到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寻找原因。
职业教育在我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乃至80年代初,职业教育几乎还是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
那时的职业学校叫中专和技校,基本是行业办学,所以一般叫某某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或某某技工学校(中专的毕业生属于干苟蝙制;技校的毕业生属于工人编制,所以中专要比技校高一个档次)。如财贸学校由财政部门主办;商业学校由商业部门主办;卫生学校由卫生部门主办;工业学校由工业行业主办……。行业办学由于是为本行业输送熟练的技术人才,所以他们办学积极性高,培养目标明确,教材编写有针对性,经费投入有保证,属下的企业都是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人的需求得到最紧密的结合!难怪那时的中专技校报考者众,录取分数高,录取批次前,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抢手的“香悖悖”。80年代政府一纸命令,将绝大多数行业所办学校统一划归教育部门主管……于是,现在的职业学校去掉了“专业”两个字,学校也成为“五脏俱全”、专业众多的“小麻雀,’!以深各中职学校为例,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10个左右的专业,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甚至学校间恶性竞争,专业不专,特色不特;同时,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逐渐疏远,职业教育慢慢失去了特色,失去了竞争力,逐步成为普及高中毛升学率数据的“分子”、“补充”……。
我们常常将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的原因归于社会的不重视、家长的“瞧不起”等客观因素,试想,中华民族几千年崇尚的是“科举”,所谓“工字不出头”等俗语比比皆是,社会上重视的是高考,这确实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最主要的内在因素:在教育口,有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义务教育;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关注的更多的是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并且热衷于“重点”、“骨干”、“示范”、"211","985”等工程,将学校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句话,职业教育沦为今天“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完全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眼睛只盯着高考升学率,只重视“精英教育”而忽略职业教育的结果!而相反,在行业里面,无论是中专还是技校,对办学者来说都是唯一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三六九等的问题,不存在重视谁不重视谁的问题。
有这样的传闻,说前不久教育部提出要求,拟将技工学校从劳动部门中划过来,但遭到上层的拒绝,如此传闻属实,则实为技工学校的大幸!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办学困难重重的现状,我倒有个完全相反的建议,那就是恢复80年代以前的做法,将目前由教育部门负责的中职学校全部划归劳动部门主管,以市为单位并按专业(行业)将资源重新组合,实行全市统一招生,设立“专业”学校。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专业(行业)优势,使专业更专,技能更强;另一方面,全市一盘棋,将师资、设备、生源集中,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退一步说,如果职业学校继续由教育部门主管,也有必要进行整合,学习江、浙、鲁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做法,尽快成立职教集团,恢复前述的“专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这是避免“内耗”和浪费最简单的办法。否则,在深圳,振兴职业教育仍然是一句空话!
深圳是改革开放走在最前面的城市,拥有部分立法权;深圳又是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的城市。据深习11市劳动保障部门统计,目前深圳劳动力市场每年对技能人才需求10.5万人,而具备技能等级的求职人员仅5.3万人,缺口5.2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缺口每年达3.7万人,高技能人才更是极为缺乏。我相信,只要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加强立法,以宝安区的做法为参考,尽快制订并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职教人大力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就一定能够重振雄风迎来又一个春天!